说起来都好笑,上周带小王在拉斯维加斯瞎逛,那家伙饿到眼冒金星,冲进一家看着挺地道的美式早餐店就不肯走了。
当时他盯着菜单上的 “biscuits and gravy” 瞅了半天,突然一拍大腿:“这不就是咱老家的大饼淋酱油嘛!” 我正端着水杯呢,差点没喷出来。你别说,光看字面翻译,“biscuits” 像 biscuits,“gravy” 瞅着也跟酱油沾点边,他能这么联想倒也不算完全没道理。
服务员是个金发小哥,瞅着也就二十出头,被小王这洪亮的嗓门吓了一跳,手里的笔都差点掉地上。小王还特热情,用他那半吊子英语加手势比划:“要刚出炉的,热乎的,酱油多淋点,最好再撒点葱花!”
我在旁边脸都快憋红了,想拦着又来不及。金发小哥眨巴着蓝眼睛,一脸迷茫地看了看我,又看了看小王,估计心里在想这俩人到底在说啥。他犹豫了半天,还是硬着头皮记下来了,转身的时候还跟后厨方向瞟了一眼,那表情,跟见了外星人似的。
展开剩余56%等餐的时候小王还特得意,跟我说:“你看咱这水平,到哪都能找到家乡味。上次在纽约唐人街,我还凭着菜单上的‘老婆饼’找到了豆沙馅的点心呢。” 我没好意思告诉他,人家这 “biscuits and gravy” 跟咱老家的大饼根本不是一回事,就想看看等会儿上来他啥反应。
没过十分钟,金发小哥端着盘子过来了。盘子里俩黄澄澄的小面包,看着跟松饼似的,上面浇了一层奶白色的糊糊,稠乎乎的还冒着热气。小王脸上的笑容瞬间僵住了,跟被按了暂停键似的。他戳了戳那面包,又扒拉了两下上面的糊糊,小声嘀咕:“这酱油咋是白的?还带股奶香味?”
周围几桌客人都瞅着我们这边笑,有个戴牛仔帽的大叔还特意走过来,用带着德州口音的英语说:“伙计,这是南方特色,用香肠汁和牛奶调的 gravy,配着 biscuits 吃才够味。” 小王这才明白过来,脸唰地一下红到耳根子,一个劲儿地跟金发小哥说 “sorry”。
后来我们还是把那盘东西吃了,说实话,那 biscuits 烤得外酥里软,gravy 带着点黑胡椒的辛辣,其实味道还不赖。就是小王吃的时候一直念叨:“早知道点个汉堡了,闹这么大个笑话。”
结账的时候金发小哥还特意送了我们两小块饼干,说下次来可以试试他们家的 pancake,“这个跟你们说的大饼可能更像点”。小王接过饼干的时候,头都快埋到胸口了,估计这辈子都忘不了这盘 “白酱油大饼” 了。
现在想想,出门在外这种文化差异闹出来的笑话还真不少。上次在东京面馆,朋友想点个 “味增汤”股票配资免费平台,结果说成了 “味噌汤面”,上来一大碗带面条的味增汤,差点没把他咸晕过去。不过也正是这些小乌龙,让旅途多了好多乐子,你说对吧?
发布于:黑龙江省长宏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